盛夏七月,骄阳似火,挡不住材料学子投身暑期实习实践的澎湃热情。学院精心部署、多线并行的暑期实习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全院学生积极参与,在专业实习中锤炼技能,在企业走访中洞悉前沿,在红色实践中淬炼思想,在公益服务中奉献青春,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展现出了材料学子知行合一、奋发有为的昂扬风貌。
分层推进专业实习,夯实本领根基
在专业实习方面,学院大力推行“工程综合训练与创新—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大一至大三年级学生全覆盖。2025年,学院组织700余名学生走进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青岛能源集团、青岛中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进行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涉及石油石化、智能科技、汽车制造和新材料等多个领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材料化学专业2024级本科生孙睿表示:“通过本次认识实习,我第一次走进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观察了解到各类材料在典型工程结构中的选择、加工工艺、质检和装配操作,未来,我希望可以将我的所学应用于国家所需,为材料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级学生在山东京博集团公司实习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23级学生在豪迈集团实习
材料物理2024级学生在青岛海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实习
企业走访洞悉前沿,拓宽行业视野
为进一步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号召,立足专业领域、关注行业前沿动态、把握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将所学用在一线中,在社会现实场景中发现“真问题”、产出“真成果”。学院组织多支队伍走进前沿企业开展实践调研。固碳添绿实践队赴淄博市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调研学习,深入工厂观摩废弃塑料及泡沫分拣、再生技术及环保产品生产线,实践队员了解到,企业依托先进的回收和再生循环技术,有效实现了降低碳排放量和树木砍伐量,为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号召,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本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科研活动中,我将更注重环保材料开发,让柔性电子器件在报废后也能实现绿色回收,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实践队员李秉罡说道。
固碳添绿实践队赴英科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实践
追寻红色足迹,熔铸精神之魂
学院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访谈红色人物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等关键作用,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知。同时,组织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对象化、互动化宣讲,引导群众感悟“两个确立”意义,让党史宣讲凝聚共识、激发动力,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党史精神弘扬。核韵宣讲团走进好当家海洋学校以及荣成市实验中学,面向中学生宣讲科学家郭永怀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国家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并通过展示原子弹爆炸的场景,让中学生们直观地感受“东方巨响”的震撼,进一步加深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油星筑梦宣讲团开展多维度实践,于红色印记与科技浪潮中汲取“两弹一星”精神力量。实践队员走进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等场所,聆听许世友传奇故事,感悟军民深情与革命精神。与“两弹一星”功勋魏世杰促膝长谈,在峥嵘往事中触摸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赤子之心,深化对“两弹一星”精神的理解。队长许国浩感慨:“这是精神的洗礼与信念的淬炼,让我们更坚定:个人理想锚定国家命运航向,方能绽放最耀眼光芒。”
核韵宣讲团赴荣成市实验中学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宣讲
油星筑梦宣讲团参观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
油星筑梦宣讲团采访“两弹一星”功勋魏世杰
投身公益服务,温暖基层社区
为切实缓解暑期孩子“看护难”的问题,丰富青少年假期生活,进一步深化大学生进社区实践工作,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联合沅江路社区开展了“青桐学堂”公益暑托班。在开班仪式上,长江路街道人大副主任分管团委工作党政领导吕文成、沅江路社区党委书记张欣、学院团委书记褚奇出席并作动员讲话,希望全体青年志愿者倾情投入、耐心细致,确保课程质量,用责任心和爱心护航孩子们的成长。针对本次活动,学院精心设计了书籍学习、科普实验、手工制作、外出研学和课业辅导等22门课程,招募了20余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少年儿童提供寓教于乐的公益性暑托服务。
“青桐学堂”开班仪式现场
长江路街道人大副主任分管团委工作党政领导吕文成作动员讲话
阅读公开课成果展示